第(3/3)页 而在15世纪时,德国和英国的矿山中便使用木制轨道来运输矿石车。 可以说,在技术上并不什么难题,剩下的无非是成本问题。 直接迈过木轨修铁轨,这固然步子迈挺大,无疑有着修奇观的嫌疑。 但考虑到,反正不是他出钱,而是忽悠科尔纳出资,这就没什么压力了。 如果成功了,那么就挺方便积累经验,如果失败了,也不至于奇观误国。 在画完这一个饼后,盖里斯思考了片刻,又觉得这个饼画小了。 转过头,换了张纸,先是把塞浦路斯岛给画了出来,接着标明了塞浦路岛的尺寸。 并且又是一通计算,表明塞浦路斯岛也没多大,把塞浦路斯岛的各个精华地带连接起来,把那些城市串联起来,也只需要有大约200千步的铁路就够了。 这200千步也就是300公里的铁路,现在看是不可能修出来的。 但作为一名先知,盖里斯表示,人要向前看的,商人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。 既然耶路撒冷王国,在过去十年里,已经把铁价打压五倍了,未来二十年,说不准还能再打压五倍。 等到1金第纳尔可以购买500磅铁的时候,每千步铁轨的成本,基本上就只需要400金第纳尔了。 换句话说,200*400,在材料上,仅需花费大约八万金第纳尔、或许十万金第纳尔不到,就能给塞浦路斯加上一条环岛马拉铁轨。 这一通计算当然是有问题的,毕竟各种其他费用都没计算。 但反正盖里斯是在给人画饼,又不是要自己吃饼,因此他更多是要去展露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。 “想一想,到时候,全岛农场、种植园、糖厂、丝绸厂、铜矿……都需要给你交运输费的时候,那该是多么的稳赚不赔?” 科尔纳本身就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家伙,他充满着野心,面对着盖里斯的这番“忽悠”,下意识的吞咽了几下口水。 一旁的马尔万,作为资深铁匠,也不由的点头,装模作样的表示这完全有可能。 话到这里,其实也就差不多了,盖里斯没有继续,毕竟过犹不及。 …… 当盖里斯带着马尔万离开后,科尔纳和他儿子留在旅店回忆刚刚发生的事情后,就不由得感觉有些惊悚。 然而科尔纳向自己儿子费德里科询问道:“你觉得那位先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?” 费德里科在犹豫了片刻后,坦然答道:“非常、非常敢于想象,但并非毫无根据的臆想。” 科尔纳对这个评价点了点头,他也是这么认为的。 就在一旁,刚刚盖里斯手绘出的大量草稿还在那里。 那里面有着各种省力机械的草图、有着环岛铁路的构思、甚至还有着关于糖料的利益风险核算。 盖里斯用笔和纸,向他这名商人展露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未来。 在那个未来里,人并非是被压榨的唯一对象,完全可以通过改善技术的方式,降低人本身所承受的苦难。 如果是单纯的这么吹嘘,科尔纳其实还不会太过震惊。 可盖里斯都已经用纸和笔算出来了。 作为一名和大量数字打交道的商人,科尔纳又怎么可能不信任数学呢? “或许,这就是先知吧。” 科尔纳如此感叹了一句。 紧接着他又说道:“那条从种植园到糖厂再到港口的铁轨,如果两万金第纳尔就能完成的话,我会出钱去修筑的。” 听到这话,费德里科有些惊讶,因为就连他其实都可以看出这么做的风险,而想要依靠运输费回本的话,可能二十年都不够。 紧接着科尔纳便给出了自己的理由。 “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能回本,但既然先知喜欢,那两万金第纳尔就不是什么大钱。” 第(3/3)页